广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省,近年来金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长为地方支柱产业。近五年中,金融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广东乃至大湾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巨大的产业存量为金融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广东省金融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政策层面,广东政府明确提出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通过深入贯彻落实“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技术层面,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金融业也面临着开启数字化创新转型之路,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运用科技手段为传统金融产业赋能,实现人才输出与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的有效对接,成为当前金融学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适应能力,掌握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一定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技术、多学科知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金融领域发展前沿跟踪技术,具备较强的解决金融领域实际业务问题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金融科技以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综合经济管理、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经济金融数据分析、金融服务、投资融资咨询、财富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职业素养能力: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文化品位、职业素养和进取精神;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金融学专业职业道德和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学科知识能力:具备系统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金融学专业及应用经济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掌握金融学专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金融政策法规和惯例,认识和把握国内外金融市场运行动态和发展规律;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领域的新需求、新业态以及金融政策支持现状;了解当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最新应用技术知识。
3、应用能力:具备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金融租赁等领域的跨域知识融通能力,具备金融行业从业资格和条件,具有较强的金融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办理金融业务。熟悉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等金融前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能够运用金融资产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金融学专业或经济领域复杂问题,能够判断金融项目实施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的政策依据、社会环境和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4、创新能力:具有金融逻辑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能够运用金融学专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和开展经济调查和研究,能发现、辨析、总结、评价金融学专业及经济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对不同时期金融业态及产业形式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信息能力:能够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和分析金融信息,掌握中英文金融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表达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各软件和网上办公系统;能够使用金融模型进行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金融学专业领域实际问题。
6、沟通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能够与金融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宣传和传播能力。具有开拓金融市场,营销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
7、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金融项目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完成复杂金融及相关任务。
8、国际视野: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金融领域国际动态,关注金融学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开展金融业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智慧。熟悉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系差异化发展模式,能应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内外交互发展需求。
9、学习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能结合时代发展,对金融领域理论和技能持续学习、研究和创新,满足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对接大湾区产业,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紧贴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政校企协同培养。
1、“科技+金融”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发展为契机,将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云计算、智能投顾等新兴前沿科技与金融新业态相融合,构建“数字+科技+金融”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培养金融新业态急需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
2、“专业+企业”培养方式,校企协同育人,注重能力培养。建立金融实习基地,聘请业界专家入驻“金融论坛;不定期地进行校企互访和师生互访、共商共研共建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习基地等效果显著,使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3、“专业+国际化”提升模式,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普渡大学西北分校、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国王学院、英国里士满大学进行国际化特色专业与课程建设、学分互认等,建立便捷留学通道、拓展国际视野。开设CFA创新实验班,为大湾区培育金融精英。
4、“专业+赛事”开拓机制,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攀登计划”等,院金融协会组织各项金融赛事,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原理,国际金融,财政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
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金融服务礼仪实训、银行业务岗位实践、 证券业务岗位实践、保险业务岗位实践、企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校内仿真综合实习
企业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金融服务活动和业务开展实际需求,开设现场调研、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拓展职业能力,积累职场经验,逐步实现从学生到具有良好职业品德的职业人的转变,为 就业做好准备。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主体紧密协同,共同指导、共同评价,采取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本专业拥有金融专业实验室400㎡,引进了模拟证券交易系统、银行柜面实验系统、金融科技实验软件、EVIEWS、SPSS、MATLAB等软件,通过银行业务技能实训、模拟证券交易实训、保险业务岗位实训、理财业务岗位实训、金融数据分析、区块链金融实训、大数据金融实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训,以及通过学校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训,提升学生业务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对接。与广东省80家金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金融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实践提供可靠保障。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以及华南地区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贵金属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经济管理、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经济分析、金融分析、金融管理、财富管理、金融服务、金融数据分析、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等工作。广东是金融大省,历年来对金融人才需求旺盛。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超百万,复合型金融人才供不应求,且薪酬居于各行业前三甲,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企业教师8人,专业覆盖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产业经济、农村金融等。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4人;博士4人,硕士16人;45岁以下教师占90%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 7人,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三结合师资培养联动机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金融业界专家学者、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引领教师团队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